新笔趣阁 > 科幻小说 > 瓷镇富婆在八零 > 第178章生意场上的铁律
    交易会还没结束,覃大洲与黄雪玲就再也呆不下去了,收拾起冷冷清清展位离场了。

    陈清秋离场时,几乎是最后一个,因为围着她的客商太多,除了签订客商,更多客商是向她咨询各种问题并留下联系地址,直到工作人员上前劝说离场后,人们才渐渐散去。

    忙得晕头转向陈清秋直后悔没带陈小苑一起来,因为实际远比她想像要好。

    回到家清点订单,足足有八个,比前世覃家得来的订单多了一倍,虽然金额有大有小,但总数金额高达两万多,也比前世多了一倍。

    最最主要的是,那些留下联系方式的客商才是一笔最大的财富,维护好这些客商,接下将是财源滚滚来。

    如果能在接下来的半年内顺利完成订单,那利润高达上万,就算她与秦帆平分,那也是相当可观;如果不能顺利完成,有可能赚不到什么钱,甚至还可能将近几年赚到的钱都搭进去。

    机遇与风险并存,风险越大,收益越大,这是生意场上的铁律。

    尽管前世风风雨雨都经历过了,但是这一世羽翼尚未丰满,陈清秋顿时感觉压力如同泰山压顶,沉重得有些透不气来。

    她真的真的没想到能拿到那么多订单好不好,一下子被打乱了计划,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,可谓是又惊又喜,喜忧参半。

    回到家,陈清秋将交易会情况说明了一下,陈小苑先是惊呆了,继而兴奋地扑上来,抱起陈清秋转了两三圈:“清秋,你真的太棒了!”

    两人都晕了,一起摔倒在地上,痛并快乐着,大叫大笑,跟疯了一般。

    陈奶奶站在一边笑,笑得直摸眼泪,她一直都知道陈清秋在练瓷泥方面很能干,压根没想到她在制瓷方面也这么有天赋。

    她是喜极而泣!

    当两姐妹还在疯狂大笑大闹的时候,她默默的转身回到了她房间,朝着厨柜里供奉的观音,双手合什,恭恭敬敬地三个掬躬,她感谢神仙赐福的同时,希望神明能保佑陈清秋顺利完成那些订单。

    午饭后,陈清秋给许云桦打电话,将情况告诉了他,并把自己的担心也一并跟他说说。

    电话里,许云桦听到她的倾诉,心里十分高兴,什么事都喜欢瞒着他的女孩终于长大了,愿意向他打开心扉,碰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他。

    这样的陈清秋让许云桦有点受宠若惊,而不会觉得她十分强大,强大到他于她而言只是可有可无的存在。

    许云桦开心地说:“放心吧,有我在呢!”

    “没事,我可以解决!”陈清秋只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心情而已,并没想许云桦给她依靠,她也不需要,那些订单是有点多,压力是有点大,但有压力就会有动力。

    她一定会迎难而上。

    许云桦听她这么说,心里有些小失望,他希望她说“帮帮我”,但是,既然陈清秋拒绝了,他也不好再说什么,只得再三强调,如果有需要,千万别硬撑,一定得告诉他,他是可以帮到她的。

    放下电话,陈清秋马不停蹄地去见了黄建生,虽然她自己前世就是练泥与制瓷的专家,但是,为了谨慎起见,她还是好好地与黄建生聊聊,虚心听取他的意见。

    黄建生并不擅长制瓷,但是一直从事瓷泥卖买,对于瓷泥品质了如指掌,什么样的瓷泥可以用来制什么样的瓷器,能够尽可能减少残次品,这些,他都非常内行。

    陈清觉得黄建生的分析很有道理,拿笔做了笔记,该如何完成订单的思路,在脑子里渐次清晰。

    从黄建生那间瓷泥离开后,陈清秋骑车回家与陈奶奶她们打了一声招呼后,就径直回了大南村。

    秦帆知道这事后,也是觉得非常地不可思议,原本以为她只是小孩子心性,做那些古怪的餐具闹着玩的,没想到竟然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,拿回那么大金额的订单。

    天哪,他觉得自己被雷劈到了,瞬间里外焦里脆。

    怔愣过后,秦帆沉浸在无边无际的兴奋之中,笑意一直挂在嘴边,想装稳重点,却怎么也装不起来,除了高兴,还是高兴。

    自从与陈清秋合作以来,她给他的惊喜一重又一重,她真是他的救星,也是福星!

    陈清秋没给秦帆多少时间消化激动,就招呼他一起商量如何按时并高质量地完成订单。

    那些订单上的产品除了陈清秋原先设计的模版外,还有各自的要求,五花八门,如果是机械化制作,电窑烧制,那这些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,但问题是,秦帆制瓷车间几乎纯手工制作,速度慢,次品多,而烧制时用的是柴火,柴火比较难把握火候,对于需要上釉的精致瓷质难以高质量制造出来。

    经过整整一个下午的研究讨论,最后两人一至决定:所有的订单的前半部分工序在秦帆土窑里完成,后面比较精细的工序外拨代加工。

    虽然纯手工制作速度慢了些,但秦帆土窑里都是熟练工人,大部分做了大半辈的老工人,手工技术过硬,而且能吃苦耐,只要适当给加班费,加班加点赶工的话,还是能够按时完成前半部份工序。

    而后半部分去找外拨加工的企业,时间上不会有问题,只是怎么找,找哪家,费用高不高,这都是接下来要去做的事。

    整整忙到太阳快下山了,陈清秋才不得不离开土窑,相约下个周末再一起讨论。

    秦帆也是一个相当给力的人,等陈清秋离开,他立即找来他的表弟及制瓷车间的主管,讨论如何将他与陈清秋谈好的内容落到实处,整整讨论了一晚上,直到凌晨才散去。

    第二天,知道了陈清秋从交易会接到了好多订单,上层领导们走起路来好像踩了风火轮似的,工人们精神振奋,脸上喜笑颜开,整个土窑充满了勃勃生机。

    能企业从镇交易会拿回订单,说明土窑从濒临倒闭走向强大,而秦帆与陈清秋又从来没有刻薄过土窑里的员工,只要土窑生意好了,他们的待遇都会增加,他们的生活也会改善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秦帆与工人加班加点地制瓷时,陈清秋也没闲着,就算她在学校里上学,也会趁着空闲想想生意的事,毕竟这次的生意对她人生的意思非比寻常,能不能像前世覃家那样翻身成制瓷名家,靠的就这个契机。

    所以,陈清秋非常慎重,每一个细节都是一而再,再而三地反复推敲,碰到有什么问题需要与秦帆讨论时,她急得她睡不好,吃不好。

    八十年代末期的南湾县,能装座机电话的一般都是“国”字辈,而你秦帆那样的土窑是装不起电话的。

    好在有黄建生当传信人,在上学期间,他几乎天天跑一趟大南村,任劳任怨。

    在两人的分工与合作之下,前半部分的工序终于顺利进行了,陈清秋才开始考虑后半部分的工序。

    她做了一个预算,粗略定了一个外拨加工的成本费用,就按照这个费用上下浮动些许去找寻接受企业,可是,她利用跑遍了大半个镇的小企业,竟然没有一个企业能按她的要求做到,最后试了两间大企业,那些大企业却拒绝接。

    在那个年代,小企业都没有外拔加工的观念,一般都是按部就班地尽自己的努力搞定所有的工序,几乎没有流水线的概念。

    代加工的只是一部分工序,对于大企业而言,数量少,利润不高,瞧不上,对于小企业而言算是一块肥肉,算想吞下这块肉却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
    转眼过去了一个月,外拨加工的事还没有落实,就算给了一点点希望的企业,最后都没服回音,陈清秋无法抑制的着急上火,整夜失眠,嘴唇起水泡。

    这天早上起床后,陈清秋就感觉到了不舒服,浑身乏力,精神不济,早餐勉强喝了半碗弱,就跟陈小苑骑着车去上学了。

    本以为刚起床,还没完全清醒过来,过一会儿就没事,哪知到了学校,却觉得头越来越沉重,一节课没上完,意识就有些飘忽了。

    看来是感冒了,并且是重感冒!

    陈清秋心里暗暗着急,不想因为自己而打断正在讲解习题的数学老师讲课,只希望时间过得快点过,下课后,她就去看校医,拿点感冒药吃吃。

    “陈清秋,这个问题你来回答!”正当陈清秋在胡思乱想的时候,突然给老师点了名,心脏猛地蹦了一蹦。

    反射性地站起来,却“咚”一声,一头栽倒在地上,额头下流下温热的液体,一看,几滴鲜红的血染红的灰色的水泥地板,深深地刺伤了自己的眼睛。

    陈清秋这时的脑子因为疼痛反而变得清醒,想从地上爬起来,却感觉到手脚软绵绵的,使不用力气。

    “啊,流血了……”不知道谁先喊出来,接着整个教室的人都沸腾了,老师与同学们都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,一时手忙脚乱。

    “怎么回事?”

    “喂,陈清秋同学……”

    数学老师钟老师冲下讲台的同时,一个坐最后排的男生李宇航也冲了上来,两人同时弯腰想扶陈清秋,双双头撞到了头。

    两人一起检查了一下陈清秋的伤势,发现虽然流了血,并无大碍,就想送她去校医务室处理了下伤口。

    钟老师想扶陈清秋的时候,李宇航恳切地说:“钟老师您去上课,我送陈清秋同学去医务室。”

    钟老师点点头,但他依然不放心,拿出自己的手帕给陈清秋轻轻擦去流到眼角的血珠,看到陈清秋脸色不怎么正常,手掌贴到她的前额,吃惊地问:“是不是生病了?快,快去看医生!”

    “好!”李宇航显得十分焦急,一把揽住陈清秋的腰,带着她往教室门外走,而浑身无力的陈清秋整个人几乎挂在他的胳膊上。

    等陈小苑冲上前来时,李宇般已经带着陈清秋迈开了大步,她一脸的担忧,紧紧跟上去,听到身后传来某些人故意倒吸气的搞怪声音,她回头翻了一个白眼。